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教学随笔 >> 正文
我们在路上——柴文娟
发布时间:2018-5-24 9:15:00  浏览次数:  【
 

 

我们在路上

——举办书画教师个人书画展有感

 

三月一开学我们书画组的每一位老师就开始了如火如荼的书画展的准备工作。从选择作品样式、纸张、内容到艺术风格的把握,每一个环节每一位书画老师都付出了很多心血。作为一名书法老师,我准备了扇面、团扇、工笔花鸟画以及篆刻作品等各种各样形式的作品,以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感受。

 

书法为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它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璀璨明珠。书法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智慧。这幅作品为一幅扇面行书小品,内容为:“海涌一小山,远视如陵丘。中藏天下奇,岩谷峻且幽。”这句诗节选于宋代朱长文的《太守召陪诸公游虎丘》,这幅作品运用行书的笔意和扇面的艺术形式结合,富有浓郁淋漓的墨韵。

 

这幅工笔花鸟画临摹于宋代小品《白头丛竹图》,原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绘小竹数竿,清脆嫩绿,两只白头翁栖于枝头,一只在低头梳理羽毛,一只遥视前方。竹用双钩填彩画法,笔墨缜密严谨,色调沉着,羽毛用淡彩层层晕染,再以尖毫细笔绘出绒羽,刻画准确,富有毛绒质感。

 

这幅作品为大篆团扇作品,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汉字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下面的这两幅作品为篆刻作品,第一幅从右至左分别为:江流气不平、花好月圆人寿、包氏伯子、昔云楚楚、雪泥鸿爪。第二幅为:怀古、平安、得妙、大乐、大自在、梦里不知身是客、得失寸心知。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

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有名的篆刻艺术家有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

 

接下来的三幅卷轴作品,第一幅为楷书的“书藏绝妙画,月赏无声诗”。笔法多为方笔,线条厚重,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第二幅和第三幅为徐渭小品文选和《出师表》节选,均选用行书来创作。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最能活泼地表现出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用笔端正平稳,入木三分,结构大小相兼,给人以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行云流水,而不间断,永存乎生意。行笔时不停顿,落纸时不刻板,转笔要轻,粗笔要重按。这样的行书才有生气。

在浩如烟海的书法艺术宝库中,行书无疑是一座最为绚烂多姿、丰富厚重的宝藏。其中王羲之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颜真卿创作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王献之创作了《鸭头丸帖》等,这些照亮书法艺术星空的经典之作,是历经漫长岁月淘洗留下的艺术精髓,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审美领域的独特贡献。

通过这次书画展我收获了很多,在准备阶段我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书法专业素养,在创作阶段以及之后的布展我们书画组各自发挥所长,每一位老师都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共同努力完成了这次书画展,这次活动对我们之后的教学工作和专业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成长,我们在路上。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