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爱护和关注在学生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待优生”一直是每个班级的大难题。而我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位学生,从我开始接班起就令我头疼,因为在年级中已经出名了,考试总是不及格。我就在想:作为一名小学生,如果连语文都及格不了,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他摆脱“不及格”这顶帽子,四年级本身就是一个转折期,如果不加以鼓励,就会对语文甚至学习都丧失信心,失去学习动力。
于是我就在班里讲了个故事:有一辆车行驶在公路上没油了,大家要一起推着它前进,可是就算班里学生都齐心协力,成效也不是很大。什么原因呢? 大家猜猜。是因为使劲推拉着手刹的汽车,越使劲就越得不到好结果。汽车是怎样开动的呢?不是大家在外面推,而是把手刹松了,再把发动机点燃,车才会开始前进。大家都似懂非懂地看着我,我就问这个学生:老师只想问你一句话:“你想学吗?”他说:“想。”我说:“好,只要你想学,有了学的动力,我和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地帮助你。”从这之后,我制定了以下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习惯。”首先先培养他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随时关注他的状态,只要稍一走神,马上就会提问他;在做练习册时,只让他做一些基础知识,先做会做的,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作文写好后自己检查是否语句通顺。每天上课前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做完作业后整理自己的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
2、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为孩子嗓门洪亮,比较负责,所以就给他安排了体委的职务;孩子的字特别漂亮,让他负责黑板上的每日考勤,这样孩子也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信心。
3、善于表扬与批评。每节课上,针对他专门布置一些简单的生字、词语、古诗,降低难度,循序渐进,下课后只要练会或者大部分对,我都会及时给予鼓励。课堂上不管是朗读课文、读文中四字词语、读生僻字或是简单的问题都指名提问他,只要答对都会及时表扬,其他孩子也会自发地鼓掌,这样也会让孩子有成就感。
4、善于以优生带差生。班级里,安排侯碧君专门负责他的学习,有时候同学的力量胜过老师的力量,他们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就会无话不说,一旦遇到不会的可以马上请教优生,感受同学带给他的快乐,体会班集体给予他的温暖。这样就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有了动力,才会提高学习成绩。对他的成绩我的要求是:只要把你平常练过的古诗、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到卷子上,就是最棒的!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孩子的努力,终于摘掉了“不及格”的帽子。我相信,不管任何一个孩子,在他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那么这颗种子,只要勤浇水,勤管理,勤修剪,经历磨难终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给孩子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份鼓励,为他的每一次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同时还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它带给你的惊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