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赛讲课教学反思
今天在《语言文字报》上阅读了一篇文章。文中向我们介绍了“贾志敏老师一直主张课堂的核心在于‘真’字,教师真教,学生真学。贾老师也常教导我们,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机会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他们都能成为学习的主角’。”其实在贾老师的一些教学实录中,我们也常见贾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回答,故意“装傻”,把表现的机会、成长的机会让给学生。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文,他在课堂上摒弃“问答式”呆板的教学,腾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听、说、读、写、思、议、品、悟,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针对贾老师“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我反思了我执教的口语交际课,有以下几点体现了这个教学理念。
在选定这个教学内容后,我结合学生平时的整体语文水平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具体的“学情分析”,从而制定了可行的教学目标。既适合全班学生实施讨论又有助于优等生拔高表达。
聊起来并不难,聊好了并不容易。本节课我将选择权完全交给学生。我们聊天的话题全都来自学生而不是命题说话。话题的认定经过了个人在小组里谈过后,小组经过协商共同选择。
小组确定话题后,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说者将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事情说清楚;提出自己的观点把理由说充分。听者要认真倾听,可以补充、提问或评价。全班聊得如何,取决于小组聊得如何;小组聊得如何,取决于老师的指导。老师提出明确要求是小组聊出质量的前提。10分钟,一节课四分之一的时间我毫不吝啬地还给学生,让小组里每个成员都有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充分的讨论。
小组汇报员的汇报不是谈自己的看法,而是把组内同学的意见综合起来进行表达。在这一环节中请本组成员进行补充,请全班同学发表看法,体现了汇报员的作用。
在每个话题汇报以后都有一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的提出不同看法,如:美国攻打叙利亚的问题,杨景通和仝泽睿就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进行了叙述;有的就话题进行补充,如:共享单车的现状问题,李长霖、吴家荣、孙瑞羽等同学进行了补充说明。在这一过程中我只是适时地发挥着点拨、指导、小结的作用。我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将话说得有条理。
当然这节课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那就是不仅要让弱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开口,还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全班交流的舞台上勇于表现自己。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口语交际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交际的层次性,提高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质量,要能综合大家的意见加以发表,要能就所聊的话题引用具体的事实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把事情说得更清楚,把理由说得更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