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环节,音乐不间断
——三节音乐赛讲课听后感
2018年4月11日,我听了三位音乐老师的赛讲课,三位老师各具特点,上课形式也各不相同,教学设计精巧,语言简练。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做了详细的听课记录与反思,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本次听课的心得体会。
学生在音乐课上不再是盲目的表演,而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比如李少录老师的《粗心的小画家》教学中,李老师带着学生进行律动,让学生带着头饰模仿动物的动作,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而不是一味坐着学唱,这样就将歌曲欣赏和学唱,律动和游戏融为一个整体,也营造了快乐的氛围。
三位老师的课件都经过精心设计,实用有效,不紊不乱。如张琪老师的《卢沟谣》一课,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收集上还是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张老师以卢沟桥的美丽图片导入,让学生有感情地学唱第一段歌词。再用卢沟桥事变视频导入,引导学生该用怎样的心情演唱第二段歌词,让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对两段歌词有了很好的对比和理解,让学生更直观在了解音乐。
三位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都紧扣课题,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学生情感及知识技能的均衡培养。如张瑞老师的《古诗新唱》一课中,每首古诗都展示其相对应的节奏性,先诵读再唱词,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老师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为学生展示了教学内容,在活泼跳动的旋律中,以自身的感染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非常自然流畅。
在公开课中三位教师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完成好音乐课。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每堂课都有很多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教学中能够做得更好,让我的音乐课也开出美丽的花朵,绽放音乐课堂应有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