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教学随笔 >> 正文
动手操作促学习——王玉萍
发布时间:2018-5-14 18:03:00  浏览次数:  【
 

 

动手操作促学习

——《搭一搭》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重视知识发展的过程。实践

是学生发展的源动力,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地实践,学生的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落实。

在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平均分一些物品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二年级上册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学习《搭一搭》一课时,重点是帮助学生体会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因此,课中主要通过摆豆子、画图形体会两者之间的关系。

 

01

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从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数学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课中结合情境13颗芸豆,每4颗豆子摆一个花瓣,摆完后可以摆几朵花?还剩几颗?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在分的过程中,喜欢提问题的A同学分好后说:“老师,我分完后还剩1颗豆子,1颗不能继续分了”,抓住这个契机,顺势让学生独立列出横式和竖式,列出的竖式却出现以下情况:

 

可能是整除的干扰,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于是,借助情境,让学生结合横式说一说竖式中的每个数表示的意义,同时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02

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通过多次分豆子,4人一小组,分别让学生用14、15、16颗豆子摆小花,边摆边画,让学生一次用算式记录分的结果。重点讨论每次余下的豆子颗数为什么比4小?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的说出剩下的豆子不能再摆一朵小花。正是有了由操作活动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再由算式寻找与具体操作活动的联系的过程,学生很容易掌握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学生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究、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