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教学随笔 >> 正文
取它科之“石”,攻本科之“玉”——冯金梅
发布时间:2018-5-11 16:47:00  浏览次数:  【
 

一直以来,学校倡导我们跨学科听课,身为一名语文老师,今天能跨学科听黄老师的《千米的认识》一课,我倍感荣幸。黄老师的课堂能以学生为中心,体验为主线,学生自悟得出结论为目的,展开了整个课堂教学,更让我领略了她巧妙地处理教材的趣味性这一妙招,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跨学科听课的几点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无论是哪门学科,都应以学生为中心。黄老师的这节课更加突出了这一重点。在教学认识“千米”这个抽象的长度单位时,黄老师能巧妙地处理,她杜绝了长篇大论的概念讲解,巧妙地把思考空间充分的留给学生,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孩子们通过四个步骤去体验1千米的长度。第一步拉一拉,让10个孩子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就是10米的距离。第二步:全班同学站成两排,拉一拉,走一走,体验100米究竟有多长。第三步:小脚来测量100米有多长。第四步:猜一猜,跑一跑。先让学生了解围着操场跑一圈是200米,想一想跑这样的几圈就是1000米,然后再让孩子们围着操场跑一跑,体会较远的距离,要用“千米”作单位。

小王同学满脸通红,他一边跑一边喊:“哇!加油,我跑了400米啦!”

“小李,我快追上你了……”

“哇!1千米实在是太长了……”整个课堂,黄老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先形成对1000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再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最后到孩子们通过实践得出结论。这一环节的教学处理构思巧妙,方法新颖,潜移默化地就将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灵活渗透了。整个课堂,黄老师没有大量地讲解,而是注重了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孩子们从问题出发,进一步体验、思考、并得出1000米的距离有多长这一结论。

 

扩大老师的知识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位老师都有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跨学科听课不仅可以让我们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还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增加我们的职业幸福感。黄老师的数学课堂,不光只有简单的1+1=2,还有丰富有趣数学奥秘。今天听了黄老师的《千米的认识》,让我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我的思想不再局限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多的是激起了我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假如能让我回到十几年前,我愿意再当一次学生去聆听黄老师的这节课。

 

知识源于生活

这节数学课,黄老师能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并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们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课堂上她没有滔滔不绝,长篇大论,而是把学生引入生活,让孩子在快乐中完成整个课堂的教学任务,通过四步骤让孩子懂得数学知识就源于生活。数学是这样的,语文教学何尝不是呢?

就拿我们的识字教学来说,除了机械地识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鼓励孩子去生活中识字,比如把自己认识的字剪贴下来,制作成自己的识字书,定期拿到学校与同伴交流、识字,这样的大范围识字活动,不仅能扩大孩子的识字量,还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抛弃学科“门户之见”,互补合作,主动加强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善于抓住语文知识的“生长点”或“延伸点”,巧引其他学科之活水,让语文学习充满活力;妙用现实生活之实例,使语文情景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