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里话告诉老师。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身份虽然不同,但在人格上却是完全平等的。陶行知先生说:“唯有平等,才能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完全消除,才会发生人格的互相感化。”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也是合作伙伴。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需要注意“小节”。当我们需要学生帮助时,我会礼貌地对学生说“谢谢”;当课堂上调皮的学生为了能认真听课克制自己的小动作时,我会及时地鼓励他;当学生的作业不能很好的完成时,我会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后进生要经常找他们谈话、沟通,我会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多表扬他们的优点及进步,耐心地对待他们……如果我们能够平等地、有礼貌地对待学生,就可以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密切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俗话说: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需先知人。只有先了解了学生的实情,从实际出发,才能正确、全面的把握好学生的思想,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收到最佳的效果。
这段时间,我发现我们班的A同学课堂上写作业的速度是越来越慢了,连续好几次别人都在做下一题了,她还在上一道题,要订正答案了,她半天又完不了,这种境况下,我根本不能很好的了解她是不是真正弄清楚本节课的知识点。
课上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课下找A同学聊天。
我说:“小A,这段时间怎么了,课堂上老师发现你回答问题不积极,写作业也是拖拖拉拉,你能给老师说一说是怎么回事吗?”
她半天扭扭捏捏的不说话。
我又说:“你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很担心你,在老师的心里,你一直是很棒的学生,你说是不是呢?”
她又不好意思地笑了。
“来,给老师说一说,看看老师能不能帮到你。”
“老师,你说我笨吗?”她说。
听她这么一说,我愣了一下,她怎么会这样问?
“东南西北我怎么就分不清楚啊,我就搞不清谁在谁的哪一面?”
终于知道她为什么这样说自己了。
“小A,告诉你个小秘密,上课的时候眼睛必须跟着老师,听清楚老师的课堂要求,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和小A这样短暂的交流后,我发现小A在接下来的课堂上表现的令我刮目相看,上课积极发言、作业能及时完成,遇见不懂的问题她能主动找我解决,看到她的变化我喜在心头。
学生都有倾师性的心态,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呵护。老师要主动接近、帮助学生、尊重他们的感情、人格和人性,使学生感到温暖,感受到被尊重的愉悦。老师的关爱,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向教师倾诉,教师也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教育。
“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的心愿。在教学中一定要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用真情去打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丰富的学识引导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这样才可能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教师,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教师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