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它的长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抽象出长度单位“千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本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操场去体验。在体验过程中主要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
第一步:拉一拉,让同学们10个人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就是10米,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
第二步:拉一拉、走一走,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50米,这样的两排大约就是100米。同时课前在跑道上画出100米,让孩子们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

第三步:猜一猜,跑一跑,先让学生了解围着操场跑一圈是200米,想出跑这样的几圈就是1000米?然后再让孩子们围着操场跑一跑。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有200米,那么5圈就是1千米,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

在练习一千米跑步的过程中,孩子们刚开始还兴致浓厚,后来就没有耐心了。而且走完一圈还算轻松,两圈后有点累,三圈后就喘不过气了,走完5圈已筋疲力尽了。这时候他们不由自主的感叹:一千米可真长啊!通过体验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同时通过体验学生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更加灵活,知道了在填写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时比较远,应用千米来做单位。
通过这节课让我感受到有些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感受、体验,不能嫌麻烦,把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强加给他们,学生在做题就不能灵活运用好知识。为什么有的学生小小年纪就厌学?是我们的课堂没有感染学生,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应把教学植于生活活动中,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