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力量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化解,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取决于我。”
这段话对我内心的触动极大。每天与学生打交道,怎能没有感觉?肯定能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有多大的影响。比如,这节课心情愉快,孩子们也跟着轻松,整节课的知识接受速度比平时要快很多;相反刚上课因为一件小事大发脾气,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完全暴露在学生面前,从而引起对立和冲突,导致整节课都笼罩在紧张弥雾中。
就像许多老师一样,刚开始教学我天真地认为,能镇住孩子就能掌控课堂,就能让他们学会知识。并且在下课与他们保持距离,摆出一副“严师”的样子。慢慢地实践,证明我犯了多么愚蠢的错误,孩子不仅在生活学习与我渐行渐远,而且我们心理距离更远。我们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与接受者,这样下去老师累学生更累。
让我醒悟的是上次的公开课,在上课之前我就给学生打了预防针,“待会来教室听课的老师特别多,同学们一定要积极发言,配合老师,下课有奖励哦!”就这样我自信地走上讲台,刚开始进行的还不错,同学们很给力,但是到后面我能感觉到孩子们不在状态,这时的我没有沉住气,对孩子们说“大声说,勇敢点!”只是一个劲儿地表现,并没有从他们的角度深入分析为什么后半节课不给力,而是内心一直抱怨他们不配合,导致结尾都没收好。我的情绪孩子们肯定能感受到,整节课的情绪由我来主导,但孩子们却是主演,他们演的就是我的状态!过后,我深入反思,一节课就可以体现平时的状态,我还是没能真正放下架子!
最近的我,经常出现在学生中间,看看他们下课都会玩什么,上课的时候尽量控制情绪,让一整节课快乐进行,我发现孩子们下课都来找我玩,上课也敢回答问题了。
最后,我想用一句俗语结束我的感想“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教育上的理解就是“妥善处理问题的机会永远都是留给多读书、善思考的教师”,让我们放下那所谓的架子,走进孩子,把机会都留给孩子和我们。
此文甚好,既简单清新,又寓情寓理,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也是勤于总结的成果。叙事虽然平淡,却因为观点独到,立场鲜明,能给人力量,也能唤醒别人的思考,写起来也不难,对大多数人而言,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