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 正文
你真的会读书了吗?——张晓风
发布时间:2018-4-23 18:13:00  浏览次数:  【
 

 

 

你真的会读书了吗?

 

 

参观我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读书笔记展有感,草成此文以为世界读书日摇旗呐喊。

世界图书日

 

 

在北京十一学校学习期间,教育家书院的领导在和我们分享经验之前,问了在场所有校长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自己在引领教师成长方面,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什么?当时浮现在我脑海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老师们一起,坚持读书。后来,在十一学校的经验中,有一大部分,是引领老师们持续而自觉地阅读,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之后在和校长们分享收获的时候,我真的是情不自禁地高呼: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

我们以教研组和科室为基本单位,试图以此为依托来构建学习共同体,从而进一步促进老师们的阅读进一步成为常态化、自主化的读书活动,已经坚持两年了,老师们从中受益也不少。这个学期的读书笔记展,相比上次的展览,在数量和质量以及“实际效果”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这些成果的取得,应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从本学期开始,我们为大部分教研组确定了专门的集体读书时间,中层领导参与到指定的教研组和老师们一起读书,表面上“机械”了点儿,实际上着实提升了读书的效率,让老师们在沟通和交流中碰撞着思想,交流着体会,反过来促进了阅读的速度和深度。

 

 

但是,我最近在想另外一个问题:通过这两年的坚持,老师们真的会读书了吗?这便是这篇文章的由来。下面分享一些我自己读书和思考的结果,希望对老师们有帮助。

 

世界读书日
WORLD BOOK DAY

看一个人读了多长时间的书

要用思考时间来衡量

听过一个比较极端的小故事,假设把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正常抚养,一个放到原始森林里,完全和现代社会隔绝。同样过了十八年,那个在原始森林里的,算是成年了吗?双胞胎两人的生命,都走过一样长的路程了吗?

因此,在某个领域投入时间精力学习时,不要用自然天数的流逝来衡量,不然容易产生错觉,误以为你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最终结果却是毫无进展。

这个结论,用在读书上,也同样能够令人警醒。事实上有效投入时间,应该是投入时间和效率的乘积。只有当你时时刻刻想着要做的事情,走路吃饭甚至做梦都在思考这个事情,思考已经成为你的习惯,这个时候,你投入的时间,才接近自然流逝的时间。

再回到读书上来,我们计算自己阅读的时间,其实是很粗糙的,很容易把上厕所、吃零食、打电话、回微信的时间也算进去。如果我们用一种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有效读书时间,你会惊讶地发现,之前你以为花费了一个小时读书,但是事实上,连30分钟都不到。

思考的深度决定读书的效果

很多时候我们读书,都是在被动接受信息,多数人阅读的行为是“哇!有道理,点赞!”、“正合我意,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更主动一点的读书,必须伴随着必要的记忆和思考,比如做一些笔记,画个思维导图梳理一下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实际写一写读后感,或者讲给身边的人听。

这个过程,是输出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伴随着推理性思考的过程。而在这种推理性思考中花费的时间,应该说,才是读书的真正有效时间。

这种时间越长,你和别人一般性阅读拉开的差距才越大,你从阅读中的受益才越真实、越有效。

思考

才能帮助我们避免焦虑

当我们将思考变成习惯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才会真正成熟起来,遇到事情才不容易盲目焦虑、习惯性钻牛角尖,大脑的工作重心,更容易从情绪模块转向推理模块,而这种思考,便顺带解决了正在焦虑的问题。

以上是我的第一个观点,要将读书,看成是引发思考的前奏,而不仅仅是花大量时间被动读书,从而最终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世界读书日
WORLD BOOK DAY

第二,我想表达的是,高效读书、记忆和学习的效率,也是有方法的。

学以致用才是知识记忆的根本

一定不要让知识成为堆积如山的死垃圾,成为接纳新知识的障碍。而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主动回顾、创造回忆机会。把这些知识,从记忆的“黑暗处”拉出来,让它们和其他知识见见面(关联)、握握手(交流)、散散步(深度融合)。这遵循两个常识,一个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遗忘规律,二是“学习的本质,就是联系”的论断。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长时间记忆,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具体来说,有三个办法可以借鉴:

一是主动和别人讨论(专题讨论,不要随意跑火车)或者讲给别人听。我们提倡学生教学生、学生给学生讲题,其实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二是整理学习笔记,不要把笔记仅仅当作“一次性知识”。

三是写作,主动输出。

被动学习或者一次性学习的话,记忆的留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从30%降低到5%,如果没有机会“唤醒”这些知识,那可能就永远沉睡下去了,但是讨论、实践、展示甚至教别人,属于主动学习、多次重复学习,记忆率会高达95%,所以说,教是最好的学,是有科学依据的。

读书的最大成本

是时间

为了有效利用时间,我们在阅读的内容选择上,一定要谨慎,“多读经典的东西”是不二的法门。甚至一个人读书和学习的效率上拉开差距的并不一定是阅读方法的选择,而是阅读内容的选择。多读经过时间检验过的书,多读“原著”而不是“编著”的书,多读大部分人认同和推荐的书、多读整本的书而不是“喝鸡汤”,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挑选阅读内容时可供选择的参考。

当读书的习惯已经养成,当读书和工作的关系越来越被老师们认同,当读书和生活越来越不可分离,我们下一个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便是读书的实际效果,以及单位时间内的读书效率。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帮助。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