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教学随笔 >> 正文
武德的内涵——王留运
发布时间:2018-1-23 8:55:00  浏览次数:  【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邱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古代“智、仁、勇”称为三大德,即“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近代武术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求教等作为武德信条。

现代武德指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

“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

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武德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大的心胸,对人要以礼待人,不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对前人和长辈的著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钻研,努力学习技术,刻苦练功,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文武双全,为社会做出贡献。

武德作为习武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美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指导人们共同的武术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并渗透在习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