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错误”
——《电和磁》教学反思
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只有白痴没有想过错问题。”学生出错是正常的,面对学生的错,教师是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增长知识。
在《电和磁》的教学中,让学生重现奥斯特实验,结果出现了两种“错误”。
第一种: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时,发现指南针没有偏转。
分析:在整个电路中小灯泡发光了,但是不太亮,说明整个电路是通路,原因不可能在电路连接上。
猜测:原因可能出现在电源上,电池的电量太少了,使通电导线产生的磁性很小,不足以使指南针偏转。
改进措施:更换电池。再次实验,结果发现通电之后将拉直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第二种:接通电路时电磁铁能够吸到曲别针,但是断开电路时,曲别针没有掉。
分析:断开电路时,曲别针没有掉,说明电磁铁有磁性。而此时电路是断开的,这就说明此时的电磁铁已经是一个磁铁了,与电路的通断无关。
猜测:可能是电磁铁被磁化了,有了磁性,就能够吸到曲别针。
改进措施:重新换用铁钉制作电磁铁。第二次实验结果是:通电时,电磁铁能够吸到曲别针;断开电路时,曲别针就掉了,即:断开电路时,电磁铁就不能够吸到曲别针。
师拓展:电磁铁的磁铁芯都是软铁,断电后磁性会完全消失,如果铁钉不是很软的铁做电磁铁,断电后磁性就会有剩余。解决方法是可以换用其他铁钉或者是用细长的螺丝杆来代替铁钉。
是啊,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其中蕴含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捕捉“错误”,让这些“错误”更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