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人生最珍贵的记忆。每个人的童年是不一样的,有的童年欢声笑语,有的童年平淡无趣,有的童年五彩缤……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汤姆,就有一个不一样的童年,他贪玩好斗,不爱学习,整天打打闹闹,不是和同伴们捉迷藏,就是和他们玩打仗,但是他的很多方面又让人佩服、赞赏,例如,他体会出了人类行为的一条重要法则——为了使一个个大人或小孩极其想做某件事情,只需把这件事情弄得像难以做成的样子就够了。再如,家长和老师总是爱向孩子灌输很多做人的道理,诸如要听话,要诚实,要勇敢等等。汤姆这个调皮鬼与那些道理好像格格不入。可是他所做到的很多事情,偏偏又是很多听话的好孩子没法做到的。他的童年引起了我的思考:该怎样对待那些在上课不听话的学生?怎样让学生拥有一个别样的童年?
我们总是教育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准向我打小报告,坐姿端正,认真听我讲。能坚持做到的学生肯定有,不久就会出现有的学生会用手扶着脑袋,趴在桌子上,玩起自己的手来。可是反过来想,作为一个大人都很难做到,更别说一个小学生了。例如,我们在开会的时候无意识拿起手机,即使知道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但是我们还是拿起手机玩。我们的自制力、理解能力比起小学生来说不知强多少倍,但是我们还是没做好。这两件事情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在该干什么的时候,干了不该干的事情都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考虑到学生真正需要的,而不是我们想要让他们会的。或许学生在说他渴了,而你却一直给他馒头是没有用处的,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不要强加给孩子本来就做不到的,这样只会让学生更加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们班里就有这么个情况:两个学生因下课的小矛盾没解决,带到课堂上,在上课期间一直讨论,甚至动手争吵起来,导致课堂教学不能顺利进行。我暂停课堂,转移其他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走到他们面前了解情况,先稳定住学生的情绪,课后妥善把事情给解决了。
考虑学生所需要的,尽量做到接纳每一个孩子,关心他,愿意去了解孩子个性的脾气和特质。该管教还是要管教,但即使是处罚的时候,都还有办法让小孩感到这是单一事件,不是对他个人的否定,也不妨碍家长与老师对他的接纳。接纳孩子,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小学生,去进行教学:
假如我是小学生,我希望自己在兴趣中主动的学习。
假如我是小学生,我希望上课是在和老师聊天,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告诉他。
假如我是小学生,我学得累的时候可以趴在桌子上小小休息一会。
假如我是小学生,我希望你对你说的话负责,答应我们的一定要实施,不要老是在骗我们。
……
小学生就是这样,天真善良,对你的话坚信不疑。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可以让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活泼热情的火苗越来越旺,让他们拥有一个别样的童年,拥有一个美好的成长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