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是魔鬼
——读《培养自理好习惯》心得
《培养自理好习惯》这本书有十章内容,每读的和自己实际情况接近的,我都在边上做上批注。让我感触颇深的是第八章——《情绪管理》。
情绪影响一个人的健康,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生气的骆驼。
生气的骆驼
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跋涉着。正午的太阳像大火球,晒得它又累又渴,焦躁万分。一肚子的火,不知道该往哪里发。
正在这时一块玻璃瓶的碎片把它的脚掌硌了一下。疲惫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将碎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将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这时他的血,顿时染红了沙粒并来了空中的秃鹫。骆驼很害怕不顾伤势开始狂奔在沙漠上留下了长长的血痕,因流血过多,无力的骆驼像只无头苍蝇仓皇跑到一个食人蚁巢穴附近。惹得食人蚁倾巢而出,不一会儿可怜的骆驼就鲜血淋漓的倒在地上。
临死前,这个庞然大物追悔莫及地叹道:“我为什么跟一块儿小小的玻璃碎片生气呢?”这就是认知消极情绪带来的危害。在平时我们每个人情绪也最容易受认知的影响。
情绪产生往往有三个基本环节:
a刺激、b认知、C情绪反应
面对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当然产生的情绪反应截然不同。下面是两个例子,大家一比较就会明白。
例子1:
a刺激 老师:批评怎么又迟到了!
b认知 改死,老师怎么看我不顺眼,又想整我。
C反应情绪 紧张生气,对老师没有好感。
例子2:
a刺激 老师:批评怎么又迟到了!
b认知 师关心我,想了解我迟到的原因。
C反应情绪 情绪比较平静,对老师有好感。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到要调整情绪,一般先要改变认知,认知改变了,情绪自然就变。
作为老师,我们肩负重任确实很辛苦,课堂上可能会因为个别同学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调皮影响课堂而动怒,也可能因为他们之间差异太大而生气。课下可能会因为担心安全问题和孩子们苦口婆心。更多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孩子们没有按要求的完成我们的任务,而一怒不可收等等。总之会因为一些小事让自己满腹牢骚,导致我们的情绪波动很大。如果我们经常带着这种不良的情绪工作和生活,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更重要的事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生理学研究表明,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三千米的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都复杂,更具毒性。因此动不动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很难长寿。冲动是魔鬼,让我们用爱和宽容把握情绪,用信任和赞扬,激发情绪,用欢乐和成功塑造情绪,用目标和期望克服不良情绪。
你把每个人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把每个人当作恶魔你就生活在地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