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孩子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培养尊重好习惯》读后感
近日,拜读了《培养尊重好习惯》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培养尊重好习惯》围绕着“尊重”这一主题,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尊重好习惯。当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了尊重的行为能力,能够在困惑中把握自己,能够在人格上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就顺畅了,也就自然达到了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美好的生活。当尊重成为孩子的习惯,他就获得了通向未来的名片,一定能拥有高品位的人生。
孙老师的《培养尊重好习惯》这本书强调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贵在坚持。早读习惯,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每个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书中并不是一味地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尊重平等的生命”“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尊重隐私”,“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的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本书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方面也渗透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即:1、做人:真诚待人、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总结反思。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云晓老师提倡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有了一身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宁。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孙老师的《培养尊重好习惯》教你领略教育人生的真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要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帮助家长,使家长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
“养不成的习惯就是一壶烧不开的水。”多么形象而贴切的比喻,一语道破了“天机”。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文的作者在完成了《培养尊重好习惯》这本书的阅读的同时,也烧热了一壶“悦读”习惯的水,坚持读下去,壶中的水也会坚持热下去,坚持不懈,终会烧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此文是一篇不错的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