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这句话说的很有哲理,因为作为老师的我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最近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拜读了《体验音乐》这本书,此书是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著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著。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无独有偶,《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在《体验音乐》一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课堂上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这就让我联想到自己的音乐课堂,在平时的音乐常态课上,无疑会存在一些好玩、好动、好奇的学生,并且这些学生的模仿能力值得我佩服。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对于低段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
这一良好的“听音乐”方法,我首先在二4班进行了尝试:
课前我播放了一首本节课要学习的乐曲《绿叶》,让他们边听边感受,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速度是中速还是轻快的?引导学生们很投入的进入到乐曲中,然后老师再进行提问式的教学,这样打破了平时枯燥乏味的音乐学习,我记得很清楚,那节课就是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我们班的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课堂上我还加上了让学生用肢体去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音乐情境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很感谢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感谢《体验音乐》,让我受益匪浅!我将继续关注这本书,相信它还会给我带来更大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