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是为了更好地埋头拉车
——为老师们推荐五篇文章
关于语文课改,这里有五篇文章讲得比较有价值。一是国家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的《从我国当前的教育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从教到学的转变》;二是来自“中国校外研究”公众号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是良好的教学策略》;三是李镇西校长的《真课改的三个问题》。以上三篇文章都是讲课改的,语数英老师甚至音体美老师都值得读一读。四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怎么上好语文课?如何当好语文老师?》;五是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不阅读学不好语文》。后面这两篇是讲语文课改的,非常值得语文老师学习,尤其是于漪老师来自教学一线的感同身受,和站在五十多年历史高度上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的老师认真思考。
现将以上五篇文章逐一简介如下:
一、顾明远会长的《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从教到学的转变》。这篇文章最大的贡献是讲明白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什么是个性化学习。简言之,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传输甚至灌输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所谓个性化学习是老师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组织的自主、合作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包括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以思考为根本方式的学习主体。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独立学习。
二、《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是良好的教学策略》一文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大量实施方法和建议。比如课堂上实行“五要五杜绝”来限制老师“少教”、实施“三六有效讲经”,促使教师“精讲”,主张把课本研读权、自主学习时间、学习活动空间、问的权利、学习体验权还给学生。这篇文章的姿态是很低的,定位是实用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李镇西校长的文章我读了许多,不乏精辟见解,也常有担当情怀,拥有远见卓识,也多从基础出发来考虑问题。《真课改的三个问题》只谈课堂改革,定位是精准的。文章涉及了三个问题,也回答了三个问题,并且深入浅出,朴素真挚。一是为什么要搞“课改”?——来自老师和孩子对课堂的不满意,否则,为了“上面”而课改,为了“特色”而课改,甚至为了“课改”而课改,是没有“学动力”的,容易朝秦暮楚、中途熄火。二是应该怎么改?——改成服务于学生“学”的课堂,这是根本宗旨,在此基础上应该允许不同形式的呈现。三是课改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教师。一针见血,单刀直入。那么这个核心问题如何解决?同样是直奔主题,不枝不蔓——阅读。读到此,不仅令人热血喷张,拍岸叫绝。试看当今教育界,连篇累牍的论文专著,一波高过一波的模式浪潮,日复一日的专家培训讲座,把一块好端端的净土,折腾得功利浮躁,乌烟瘴气。李校长此言,就如一根定海神针。此文值得品读、多读。
四、于漪老师的《怎么上好语文课?如何当好语文老师?》一语惊人:很多语文老师上不好课,是因为被他信力所左右。比如信教参、信时尚、信五花八门的评价标准……要想看清问题,别无它法,唯有“自信力”的培养是根本,那么如何才会有自信力呢?一要好学,二要深思,三要力行。暂且卖一个关子,关于这三个方面的精彩论述,大家自己细细看来。
五、李希贵校长的《不阅读学不好语文》。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堪称中国教改一杆旗,李校长的“掌舵人”身份亦举足轻重,所以我对他的文章,一般会读三遍以上。此文讲到五个问题。一、语文学习的尴尬:“辛辛苦苦”讲课的老师的班级考不过泡在图书馆读书的班级。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那么多努力那么多汗水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二、通过更多实践得出一个结论:语文学科的基础是大量阅读,并且讲清了阅读和考试的关系:如果一个孩子积累、铺垫了大量的书籍,他的认知水平会超出他的年龄段。正是他大量的阅读、涵咏、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的语文成绩。所以他孩子初三参加高考就得了122分。但另一方面,语文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不能通过考试分数来体现了。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有些东西就考不出来了。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足以影响孩子一生。于是,李校长学校的语文课由每周六节变成了两节,余下四节全放到阅览室。其中讲到了《中国教育报》上一件令人心酸的事件:病假条换来的课外阅读。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学生,用病假条换来在家阅读的机会,逃离传统课堂。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写了一百多条病假条,成绩却特别突出——这不是打在低效甚至无效课堂制造者脸上一记响亮的巴掌吗?三是阅读量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字数并不是首要的,首要的是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四是如何选择阅读书目?李校长提出要以孩子视角选择。这是不错的。五是如何引导孩子阅读。这一点是重要的:1.降低期望,去掉附加条件;2.培养孩子阅读的成就感;3.在集体中引导孩子的阅读。
以上五篇文章基本都有比较独到的见解,但并不强势要求,不强行绑架,不自以为是,不偏激失态。
当然,一千个观众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必然的。文中我的一些感触和评述也未必就正确。我们应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对于任何观点都辩证地看待,批判地接受。只要有好学的精神,大量积累的基础,独立的人格和智慧的头脑,就不会迷信他人、迷失自我,也不会盲目排外、固步自封。希望这五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1、《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从教到学的转变》 顾明远
2、《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是良好的教学策略》
3、《真课改的三个问题》 李镇西
4、《怎么上好语文课?如何当好语文老师?》 于漪
5、《不阅读学不好语文》 李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