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陈艳霞校长
金秋季节,瓜果飘香,我们迎来了明远又一个新的学期,新学期,朝气蓬勃,生机盎然,一切流动着、活跃着、发展着……
这学期给同学们提出两点希望:一、日行微善,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让《弟子规》伴我成长。
一、日行微善,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时候,他在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了学校队日活动,并讲了话,讲话的题目就是《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明与梦想的接力棒,是一个民族文明得以绵延不绝的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构建和维系社会人文秩序和人的心灵秩序最根本的精神力量。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相承接,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长跑中,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接力棒传递给广大少年儿童。“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只有在他们内心种下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才能在未来结出美好的果实。我们的未来在儿童手中。”
习近平提出,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做到四点:1、记住要求;2、心有榜样;3、从小做起;4、接受帮助。
记住要求:要求就是规范,知道了规范才能去落实;要求就是标准,有了标准才能主动校准言行,要求就是方向,方向明确才能更好地朝前走。牢牢记住,入脑入心,在行动中体现出来。
心中有榜样:榜样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代表着美好事物和良好品质,代表着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取向,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榜样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榜样是提高核心价值观认识并向实践转化的催化剂。榜样有利于模仿,从雷锋到张海迪,从航天英雄到大科学家。从古到今,传统的榜样、时代的榜样、名人榜样、凡人榜样都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老师、朋友、家长成为同学主要的榜样选择,尤其是身边的同学和同龄人、那些心地善良、有爱心、有进取心、有正义感的“美德少年”,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接收模仿。我们要多给孩子树立身边同学的榜样,并在我校评选“美德少年”。
从小做起:从小做起,第一是要“早”,即从现在做起,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基的重要时期。很多杰出人物在回想自己成长经历时,认为少年儿童时期是对自己一生影响至深的时期。从小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小做起,最需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吾日三省吾身”。“从我做起”是一种态度,是负责的态度,“从我做起”是一种意识,是主人翁的意识。
接收帮助:接收帮助是成长的必由之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少年儿童要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得到帮助,才能听取他人意见,虚心接受批评,有错就改。接收帮助是成长的便捷之路,是成长的快乐之路。
记住是前提,心有榜样是动力,从小做起是方法,接受帮助是途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这二十四个字,读起来似乎是个庞大的体系,好像你们无法参与,其实和我们每个人发展息息相关。文明,可以先从不乱扔垃圾、不给同学起绰号开始做起;爱国可以先从爱自己、爱爸爸妈妈、爱同学老师开始做起;敬业,可以先从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上好每一堂课做起。
经过反复研究,为了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开展一项活动,“日行微善”,每天都从很小的好事做起,小善积小德,小德成大德:
当你孝敬父母时,你就在做善事;当你感恩老师时,你就在做善事;当你讲文明礼貌时,你就在行善事;当你说话做到诚实守信时,你就在做善事;当你顺手关上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时,你就在做善事;当你随手关灯,不浪费一度电的时候,你就在做善事;当你吃饭不剩饭菜、不浪费一粒粮食时,你就在做善事;当你随手捡起一块垃圾时,你就在做善事;当你友爱同学时,你就在行善事;当你勤于劳动、主动打扫教室卫生时,你就在行善事……把你每天做的善事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日积月累,你就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积累了人生一笔幸福的宝藏。
二、让《弟子规》伴我成长。
弟子,首先指学生,泛指一切人,弟子规,就是一切人出门做事说话的规范。《弟子规》只有1080个字,讲了113件事情。落实《弟子规》,首先要孝敬父母,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大根大本,只要我们懂得孝敬父母了,我们就懂得了怎么和领导、下属、朋友相处,也就懂得了做人处事、待人接物,一切事情就都能做好了。所以《弟子规》开篇就讲到了孝道。
对于《弟子规》,我们都不陌生,但是《弟子规》不是用来背诵甚至炫耀的,而是用来践行落实的,不是用来规范别人的,是用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的,所以关键在于从自我做起。
我们要孝敬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呵护我们成长,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和感情,来陪伴我们成长。我们有病父母急;我们高兴父母乐;我们难受父母痛;我们上学父母送……我们不孝敬父母能行吗?用《弟子规》来对照一下我们的言行,我们有没有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呢?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能不能做到一呼就应。可能有的时候,连吃饭都要父母催促好几遍,都无动于衷,觉得电脑游戏、低俗动画片比自己父母那博大而深沉的爱,要重要很多;父母叫我们完成自己的作业,提醒几遍就不耐烦了;哪里还谈得上主动承担家里的家务劳动、替父母分担忧愁呢?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能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吗?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能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吗?能及时改正吗?
出必告,反必面,我们在出门的时候,有没有跟父母打招呼呢?回到家以后的第一句话是告诉妈妈“我回来了”还是问妈妈“饭做好了没有?”还是不声不吭就去看电视玩游戏了?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我们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回家后能不能汇报给家长?能不能听取父母的建议?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父母生病了,你能守候在父母的病床前,嘘寒问暖,像父母照顾我们一样地关怀备至吗?
《弟子规》对于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我们应该时时事事,一一对照,依教奉行,认真落实,养成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幸福,我们的学业才会进步。
这一学期,我们的中心工作,就是这两项,请大家认真落实。
祝同学们每天进步一点点,祝老师们天天快乐幸福!
谢谢大家! |